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庐丰畲族乡近日迎来了烟后稻的种植“黄金期”。随着烟叶采收落幕,农户们紧抓晴好天气,纷纷投入到紧张的插秧作业中,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这种在烟叶收获后立即播种水稻的“烟稻轮作”模式,不仅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还促进了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2023年福建全省烟稻轮作面积已超过90万亩,烟稻产业融合度高达98%,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近日,新华社记者采访报道了这一经验,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烟稻轮作
助“米袋子”增产“钱袋子”增收
近日,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庐丰畲族乡迎来了水稻种植期。随着烟叶收割结束,农户们趁着晴好天气进行插秧作业,一片农忙景象。
利用冬天和春天低温环境种植烟叶,夏季收成后播种一季水稻,实现两季水旱轮作,这种模式被称作“烟稻轮作”。眼下,正值烟后稻种植“黄金期”。
福建烟稻轮作历史悠久。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龙岩地区就摸索出了“前季种烟、后季种稻”的烟稻水旱轮作模式。近年来,这种模式在福建龙岩、三明、南平等地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2023年福建全省烟稻轮作面积超过90万亩,烟稻产业融合度达到98%。
近日,龙岩市上杭县庐丰畲族乡迎来了水稻种植期。图为农民在插秧机上工作。郭子雄摄
以“烟叶子”保障“米袋子”
8日,在庐丰畲族乡的水田里,插秧机正在来回作业。水田里新绿一片,生机盎然。
今年以来,村民张秀娥通过流转土地种植了100亩烟叶。刚忙完烟叶采收,张秀娥就马不停蹄地投入烟后稻的种植工作。“如果一直种水稻,产量没那么高。烟后稻的产量更高,质量更好,这两个必须得轮着种。”
张秀娥口中的“轮着种”说的就是烟稻轮作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将水稻和烟叶轮番种植。由于烤烟和晚稻都是季节性较强的作物,烟叶收完,正好接着种水稻,时间上“无缝衔接”。
“烟稻轮作是福建省水旱轮作农业耕作制度的典型代表,使农田全年得到合理利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生态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实现农田节肥减药、粮食产量增加,农业产值也得到显著提升。”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傅志伟说,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龙岩市长汀县,稻田和烟田构成一幅美丽画卷。林晨摄
长时间单一种植不仅会导致病害频发,还会造成土壤营养元素亏缺。福建省烟草专卖局烟草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唐莉娜表示,烟稻轮作不仅解决了土壤保育的问题,还实现了烟粮互促融合及配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深耕与浅耕作搭配,有利于科学利用土壤养分。从目前来看,种了烟以后再种稻,那么稻可以少施氮肥20%~30%,烟跟水稻可以增产15%~20%。”
“为了烟稻种植‘完美衔接’,我们推广耐低温的‘翠碧一号’品种,将烟叶移栽时间提早了15天左右,为后作水稻提供更长的适宜生育期,从根本上解决了烟粮争地的矛盾。”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管理处处长张汉千说。
据了解,福建省烟后稻种植面积从2019年的59.67万亩增加到2023年的93.02万亩,烟后稻种植比例从2019年的90.13%提升到2023年的98%,烟后稻产量从2019年的25.84万吨增加到2023年的40.84万吨。
让农民鼓起“钱袋子”
这些天,龙岩市长汀县的农民傅桥算了一笔账:去年种了103亩烤烟和烟后稻,一年有15.27万元的收益。
一地两用,一年两收。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烟稻轮作的“甜头”。据统计,目前龙岩市烟后稻种植面积达到25.6万亩,推动1.07万亩抛荒地复垦用于稻烟轮作,带动1.08万户烟农增收。
95后青年陈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城市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同村村民那里听说烟稻轮作风险低、有保障。陈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加入了这个队伍。
“最初回家务农,是想着离家近可以照顾父母。”回到上杭老家的陈明,用两年多的时间,从零基础到逐渐熟悉各项流程,他慢慢摸到了其中的门道。“这两年收成不错,烟稻加起来每年也有十多万的收入。今年我想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还打算把发小叫回来一起做。”
烟叶采收完,就要进行水稻播种。图为农民在采收烟叶。林晨摄
如今,越来越多像陈明一样的年轻人回乡当起了“新农人”。荒地得到复垦,土地得到合理利用,田间地头,可以看见越来越多农民的身影。
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既保障了“米袋子”,又鼓起了“钱袋子”。烟稻产业深度融合、高效生产的模式在福建大地上运用得越来越广。
“水稻跟烟的轮作,体现了它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高效性,所以老百姓才会大面积应用。”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遗传育种学家谢华安表示,烟稻轮作模式可以在全国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应用和推广。
“稻子收成后到第二年种烟前,大概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我们就鼓励村民种一些萝卜、豆豉、芥菜等周期性比较短的蔬菜。”龙岩市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乡长蓝开喜说,这几年来,他们还积极探索“烟+稻+N”的轮作模式,帮助农民再增收。
农田“四季不闲”,农民的小日子也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