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四川省局(公司)这样做~
2024-09-27

“从样品烟中钾的含量来看,方案一的几个样品重复差异太大了。”“会不会是前茬肥力不均匀导致的?”

在四川省凉山州院企联创烟叶技术中心基地实验室,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的专家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的科研技术员正拿着刚出炉的检测数据,讨论分析试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四川烟草商业系统创新平台上随处可见。

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十四五”以来,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牢牢把握“三新一高”要求,鲜明提出“重创新”战略重点,将创新贯穿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将重大创新与小改小革相结合,思想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一体推进,提出“需求导向、项目载体、机制保障、应用为本”的创新原则,着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激活了全员全域创新的“一池春水”——


51.jpg

凉山州院企联创烟叶技术中心揭牌仪式 /四川省局(公司)供图


坚持需求导向 找准平台“萌芽地”


创新平台是企业科技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抓手,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哪创新,在哪着力,创新平台建在哪,是四川省局(公司)一直思考的问题。

实现平台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精准匹配,是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发展的核心任务。四川省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董秀明提出:“要聚焦创新平台这一重要引擎,谋深谋实创新与产业的协同发展,以科创平台能级跃升带动全员全域创新提能。”

“哪里有问题、哪里有需求,创新平台就建在哪里。”四川省局(公司)坚持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聚焦生产经营现实需求、高质量发展瓶颈与短板、市场与客户实际需求,重点面向烟草农业、卷烟营销、专卖监管、企业管理现代化搭建创新平台。

烟草农业领域,重点围绕破解“在哪种烟、谁来种烟、怎么种烟、为谁种烟”四大课题建平台;卷烟营销领域,围绕市场化改革、数字化转型、精益物流等方面建平台;专卖监管领域,围绕情报研判、“放管服”改革等方面建平台;企业管理领域,则围绕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建平台。

以需求为导向,四川省局(公司)找准了创新平台“萌芽地”。


坚持项目载体 搭建平台“孵化器”


有了创新平台建设主攻方向,又该如何建平台、建什么平台呢?经过认真思索,四川省局(公司)明确:“以项目为载体,作为创新的抓手;以平台为手段,作为创新攻坚、成果孵化的支撑。”

建什么样的创新平台,曾让凉山州局(公司)“十分纠结”。他们展开“头脑风暴”,烟叶生产技术中心副主任刘东阳提出:“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搭建平台是为了搞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是开展共性问题攻关还是个性问题攻关,是单纯研发还是兼顾成果转化,再来确定平台类型。”沿着这一思路,凉山州院企联创烟叶技术中心成功组建并有效运行,成为全州和全省系统科创项目的重要平台。

“我们在雪茄烟调制方面的高层次研发人员很少,试验设备也不够,要把雪茄烟叶发酵工坊建设成高能级的创新平台,难度很大。”德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中心主任钟秋向省局(公司)科技处反映。

创新平台搭建需要人才、设备、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撑,单一企业自有条件难以满足创新平台建设需要。为此,四川省局(公司)明确提出:“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要不断深化与地方党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业企业、基层群众的协同创新,吸引更多优势创新资源向四川烟草商业聚集。”

由此,协同建设成为全省系统平台建设的主流模式,并成为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的首选方案。

主动融入国家和地方创新体系,四川省局(公司)与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厅等政府职能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有效整合行业内外资源力量,构建了“一所一坊三中心”为龙头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增强。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地方扶持政策,建设科技示范园、科技小院等成果孵化平台,累计建设科技示范园9个、科技小院2个。

此外,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群众性创新活动,出台职工群众性创新活动管理办法,给予每个创新工作室1~2万元资助,累计建立各类创新工作室159个。

迄今,四川省局(公司)基本建成了“高能级创新平台+群众性创新平台+科技成果孵化平台”一体贯通、全域覆盖的创新载体,成为驱动企业创新发展的“三驾马车”。


坚持机制保障 增强平台“内生力


“王老师,我们共同申报的‘营养调节与免疫诱抗协同控制烟草病毒病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已获得省局(公司)立项批复,项目合同签订后很快就可以拨付项目经费。”凉山州院企联创烟叶技术中心植保团队江连强通过微信向王杰副研究员发送了消息。

“你们这个创新工作室,公司配套了2万元创新经费,开展创新活动的相关费用都可以在里面开支。”成都市局(公司)工会干事唐瑶向“数治尖兵专卖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刘志峰解释。

创新平台搭建后,能否顺畅运行、发挥预期效果,运营管理是关键,其中“人、财、物”的管理是“重中之重”。

经费来源是创新平台运行首先考虑的问题。

为避免创新活动被掣肘,四川省局(公司)将项目经费、工会创新经费、创新专项奖励等行业资金有序地向创新平台汇聚。同时重视外部资金的争取,逐步形成“烟草行业投入一点、协作单位补充一点、相关科技企业注入一点、地方政府支持一点”的经费保障机制。

人才支撑,是平台长期运行的保障。

四川省局(公司)坚持以管理的柔性化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引进的高层次研发人才,坚持目标和结果导向,“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凉山州局(公司)依托凉山州院企联创烟叶技术中心和会理烟草科技小院两个创新平台,柔性引进多个大学院校专业人才34人次,为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同时,不断加强自有创新人才培养,一方面,鼓励员工利用自身专业特长进行自由探索、自由创新,并积极搭建各类培训、竞赛等平台,以赛促学;另一方面,对骨干人才、青年人才等,合理下达指令性创新任务,引导其主动研究、主动攻坚。为让人才专心搞创新,有条件的单位还为他们配备辅助人员,帮助其处理事务性工作。此外,依托创新平台,选派有潜力的创新人员到协作单位跟班学习。

“十四五”以来,四川烟草商业系统新增高层次研发人员32人,高层次研发人员达142人;拥有行业各类专家库成员54人,国家局首批“青年科技托举人才”2人。

设施设备,是平台运行不可或缺的基础。

“杨老师,今天我们安排师傅到基地对AA3流动分析仪、根系分析系统等设备进行常规保养。”今年5月,凉山州局(公司)对交由凉山州院企联创烟叶技术中心使用的设备进行了一次全面保养。

四川省局(公司)明确,对于平台建设方提供给协同创新平台使用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原单位,常规保养由原单位负责,检查清点、使用登记等日常管理则由平台人员负责,耗材费用在平台创新经费中列支。

“现在方便多了,在试验点取的样就近就能开展检测,当场就能出结果,往返学校的时间和经费都节约了。”河南农业大学叶协锋教授在凉山州院企联创烟叶技术中心做完化验后感慨。



坚持应用为本 提升平台“含金量”


通过多年建设,四川省局(公司)各类创新平台竞相涌现,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十四五”以来,取得授权专利741件,其中发明专利162件;审定通过烟草新品种11个,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成果数量远超“十三五”时期总和。

成果转化应用,是科技创新的落脚点。四川省局(公司)坚持以“用”为本,以科技成果孵化平台为载体,以“四新”项目和生产投入为支撑,建立“指令性+推荐性”成果转化清单,一项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快速走向田间地头。

作为绿色防控重大专项成果之一,全省系统应用七星瓢虫有效控制蚜虫危害,有效降低防蚜农药使用,保障了烟叶绿色安全生产,已累计推广113万亩;自主研制的“降钾增氮调微”新型育苗肥成果,累计推广近300万亩,近两年实现全省系统100%推广,累计节约成本1200余万元。

下一步,四川省局(公司)将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姿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积极探索平台扩容扩能、考核评价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加码资金支持,推动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向更高能级迈进。

1721719775136094[1].png

关键词: 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