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大局,肩上有担当。长期以来,烟草行业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多措并举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从白山黑水到黄土高坡,从草原牧场到雪域高原,各地烟草企业立足实际,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全力做好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在山乡沃野中书写责任答卷,为谱就“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新篇章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期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现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骥,谈谈烟草行业与乡村振兴事业的“不解之缘”,畅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思与行。
刘骥察看“粮烟融合”作物长势 /傅睿 摄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曾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州上下的艰苦努力,凉山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的贫困问题,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作为一名‘三农人’,在凉山脱贫的过程中,我在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因为家庭原因还带着生病的妈妈一起驻村帮扶,为群众建新房、找产业。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是我人生经历的重要一页。”刘骥说,“在助力凉山脱贫的过程中,众多烟草人成为我的亲密战友。”
在凉山攻克全国脱贫攻坚最后堡垒的过程中,烟草行业给予了特别支持、发挥了巨大作用。脱贫攻坚时期,烟草行业认真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将凉山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累计投入21.72亿元支持烟叶产业发展、3.59亿元建设配套生产基础设施、1.46亿元精准帮扶贫困群众。全州107个贫困村、4100户贫困户、2.4万贫困群众在烟叶产业的带动下成功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四五”时期,要在全面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基础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刘骥坦言:“对于发展底子薄、返贫压力大的凉山州而言,更要选准产业‘领头羊’,才能稳住这来之不易的小康生活。”
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烟草行业主动把烟叶产业放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定位,坚持把烟叶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兜底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加以培育。本着“烟区所需、烟农所愿、行业所能”原则,科学规划,夯实基础,打造品牌,2020年以来,烟草行业以产业振兴为抓手,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6亿元,帮助改善烟区、烟农生产生活条件,烟叶生产亩均用工从35个降至20个以内,让“轻松种烟”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烟草行业将基本烟田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并轨,党政生产组织、职业烟农培育、灾害保险救助、合作社专业服务、粮烟融合发展等管理机制不断建立完善,有力提升了全州烟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走出了一条“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的民族贫困地区烟叶发展路子,全州年实现“两烟”销售收入120亿元以上、上缴税金25亿元以上;烟农售烟年收入40亿元以上,全产业链帮助30余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时至今日,烟草产业成为凉山“百姓增收离不得、财政增税弱不得、巩固脱贫缺不得、乡村振兴少不得”的支柱性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并围绕“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部署。
对此,刘骥表示:“凉山州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但为种烟农户带来了真金白银,也让我们有底气、有能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目前,凉山州委州政府已将烟叶产业纳入“农业强州”战略,列为“6+8”特色农业产业之一重点打造,并有序推进粮烟产业融合发展。“我们将加快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有金叶相助,我们将带领农户过上更稳定的小康生活。”刘骥坚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