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昌复烤厂“数字驾驶舱”具备实时监控、智能分析、自动报警等功能 / 四川烟叶复烤公司 供图
当数“智”技术与均质化加工深度融合,会带来哪些变化?
在四川烟叶复烤公司德昌复烤厂,一套具备实时监控、智能分析、自动报警等功能的“数字驾驶舱”给出了答案。从设备参数到工艺指标,数字驾驶舱录入6.3亿条加工数据,绘出清晰的“生产全景图”,让质量管控情况一目了然,计划执行情况全面掌控。
依托“数字驾驶舱”对原料产地、等级等信息进行分析,定制个性化加工方案,这是四川烟叶复烤公司深化配方打叶、均质化加工的缩影。“十四五”以来,四川烟叶复烤公司认真落实四川省局(公司)工作要求,全面对接卷烟工业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操作标准,大力提升专业化分级、均质化加工、同质化养护能力,用更加精益的生产和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卷烟品牌发展提供了有力原料保障。
PART 01
数字赋智:人在干 数在算
“杂物剔除效率提升近5倍,塑料、橡胶捕捉率近100%。”德昌复烤厂生产线上,一台运行超过10年的光电除杂设备,借助光学、AI算法、机械系统升级,焕新成为“智能质检专家”。
“要想烟叶原料质量稳定,杂物控制是关键。”近年来,非烟物质管控已成为烟区、工业、复烤三方关注重点,是衡量烟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此,四川烟叶复烤公司借AI技术加装图像处理器,精准识别稻草、麻绳等杂物,提升剔除效果。
以“智”谋治,这在四川烟叶复烤公司并非个例。走进德昌复烤厂生产线,全自动机械手精准作业,AGV物流车有序穿梭。“我们采用数字孪生技术,通过自动套箱、自动套膜和自动组盘,换来了人工成本下降60%的质变。”项目负责人穰淼指着包装线上自动套箱机介绍,该设备以每小时50箱的速度精准作业,套箱套膜执行精度达到毫米级。
“‘三自一体’成品包装系统,取代了过去人工操作,实现了成品包装清洁、清爽、高效运行。”穰淼说道,该项目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是首个由复烤企业主导并获得中国烟机名录备案号的产品。
“数字化助推生产工艺形成标准化,才能适应均质化、定制化的工业需求,输出‘箱箱一致、片片质优’的稳定产品。”聚焦这一目标,四川烟叶复烤公司采用物联网、图像识别、流式计算等技术,将加工参数控制、质量信息追溯等业务进行数据化建模,形成6万余条建模数据集,一键式集成远程可视、智能预警、寻优分析功能,推动生产加工从“经验导向”迈向“数字驱动”。
PART 02
管理赋能:标准化 一体化
“宜宾复烤厂在线工艺参数技术,让三类烟叶品质指标达到二类标准,有效提升川南烟叶在云产卷烟品牌中的适配度和工业可用性。”谈及四川烟叶复烤公司在云产卷烟适配性项目中的技术研究贡献,项目参与者泸州市局(公司)党组成员、副经理李斌赞不绝口。
经过3个烤季的针对性实验加工,宜宾复烤厂创新提出“低温润叶、适度复烤、控制温差”工艺技术,将烟叶含水率波动范围控制在±0.5%以内,较传统工艺提升30%以上。烤后烟叶甜润感凸显,杂气去除完整,感官评吸总分提高,助力四川烟叶在云产卷烟品牌中“能用、好用、多用”。
“复烤加工质量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四川烟叶的整体形象。”四川烟叶复烤公司党委提出,企业的责任就是加工好每一片烟叶,以“原料可用性、产品均匀性、服务支撑性”为目标,推动产品价值从“单一环节优化”迈向“全链协同增值”。
前端共建1个机制。建立“省局(公司)—产区—复烤企业”质量协同机制,共建四川烟叶多维特性数据库,用复烤后工段眼光优化烟叶生产。
中端落实多级检控。搭建组配投料“四检三控”体系,“四检”前移质控节点,分层采集烟碱数据,“三控”把住关键工序,动态调控原料组配,形成“检测—反馈—调整”质控闭环。
后端做好3项对接。对接工业标准,编制92项工艺操作流程,与卷烟工业企业共建4家配方工作站,联合开展烟叶甄选、片型结构优化等课题攻关。
根系离不开土壤,深化工商协作也离不开配套的机制。四川烟叶复烤公司与四川中烟物资采购中心、西昌卷烟厂搭建“共享维修”平台,通过共享“理念、资源、管理、技术、标准、队伍”6个关键要素,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共享维修”标准化体系。运行以来,“共享维修”平台建研发项目18个,建成什邡卷烟厂“汪平创新工作室”、四川中烟“中高级机电人才孵化中心”复烤基地,获中国烟叶公司通报表扬。
PART 03
降本赋效:多花心思 少花钱
随着一辆辆满载烟叶的货车驶入,凉山州局(公司)调拨烟叶卸入会东复烤厂,货车上却不见装卸工人忙碌的身影。
“以前8个装卸工才能卸完1车原烟,如今2人操控叉车即可完成,卸车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每担能节约卸车成本1.2元。”会东复烤厂物流科负责人李燕说。
降本增效的“奥秘”,藏在框栏联运的烟叶物流新模式里。四川烟叶复烤公司与凉山州局(公司)同谋划、共创新,通过统一使用框栏联运、共享仓储资源,整合优化仓库堆码、打包、人工上车等环节,提高仓储物流环节机械化作业率,烟叶碎片率降幅达到45.95%。
全链条降本,是破解局部亏损、整体微利的逆境生存之道。四川烟叶复烤公司聚焦“劳动高密集、资产重投入、企业微利型”三个特性,全面推进降本增效挖潜,一系列创新举措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德昌、会理两厂就地技改方案,在总投资仅增加876万元的前提下,仓容增加约14万担;通过优化流程,整合职能、精简冗余环节204个,减少组价项目5项,效率提升5%。
从数字赋智到管理赋能,从工艺革新到全链协同,四川烟叶复烤公司以技术破局、以机制聚力,探索出一条“智造+精益”的增值之路,努力发挥复烤环节“增值”作用,持续增强优质烟叶原料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