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企业如何在“不能说”的环境中打造“可认知”的品牌
2025-07-28

在全球日益趋严的监管背景下(尤其是广告禁令、口味限制、合规要求提升),电子烟企业如何在“不能说”的环境中打造“可认知”的品牌,是所有想走出代工困局、实现品牌跃迁的企业必须突破的核心课题。

下面是系统总结的几个战略性思路与实操方向:


1

明确新型烟草的“品牌本质”定位


  • 传统消费品牌=曝光 + 渠道 +传播

  • 但电子烟品牌必须是“责任型+合规型+用户信任型品牌”

  • 广告不能做,反而让品牌回归最本质:“用户认同”和“长期信任”


2

明确不能做什么(合规底线)


在大部分国家,电子烟品牌面临:

  • 禁止面向未成年人做营销

  • 禁止公开广告/诱导消费宣传

  • 禁止某些包装、颜色、标签设计

  • 禁止口味宣传(在多个国家)

所以品牌建设必须避开“传统营销思路”,转向“非营销式品牌渗透”,让用户“感知你认真、可信、值得信赖”,而不是“看到你喊得响”。


在全球电子烟“不能营销”的大时代,非营销式品牌渗透正是中国品牌实现破圈的关键新路径。


3

可行的品牌建设路径(6个核心维度)


1. 产品即品牌:通过产品力说话

  • 稳定性、口感体验、安全感受、设计审美成为第一认知入口

  • 结构优化、漏油率低、使用便捷是新口碑裂变核心

  • 通过合规认证产品,在用户中树立“放心用”的品牌信任


2. 合规既品牌:用标准赢得信任

  • 用“产品合规”“研发科学”“工艺透明”作为品牌第一印象

  • 公开企业合规路线、检测体系、追溯机制,形成“可信企业”标签

  • 成为“合规供应链解决方案商”,B端客户也成为品牌传播者


3. 用户即品牌:建立用户社群与深度服务

  • 营造“理性消费者”社群文化,比如“减害群体”、“理性雾化生活圈”

  • 做好用户服务平台,形成长期关系资产(如APP数据、用户手册系统、售后响应机制)

  • 打造真实口碑生态:“用过的人为你发声”


4. 设计即品牌:以“非感官刺激”建立美学认知

  • 包装、ID设计、UI体验成为“无声广告”

  • 用“审美 + 工业设计 + 功能感”塑造高端感或专业感

  • 与设计师、机构联合推出“环保雾化”“科技雾化”等跨界产品


5. 内容即品牌:做“思想型内容传播”

  • 不讲产品功能,而讲“减害理念”“全球趋势”“行业观察”

  • 做品牌白皮书、行业趋势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 → 让行业认可你

  • 发布品牌观点,成为全球减害、合规输出的知识传播者(社媒+行业公众号等)


6. 场景即品牌:跨界+线下体验+场景联合

  • 与潮流展览、设计展、生活方式空间联合(非烟草场景)

  • 打造电子烟“减害生活方式”品牌

  • 联合IP、艺术、环保科技主题做限量合作


4

推荐可落地动作(示意)

41.png


总结


不能做广告时代,最好的品牌建设,是你在用户心中留下“值得信任的存在”——产品好、标准严、服务稳、理念深。


“品牌是一种被看见的关系”


非营销式品牌建设,是在沉默中构建品牌人格、情绪价值与文化归属。


越不能发声,越应创造“自发被谈论”的品牌体验。


这,或许才是未来全球电子烟品牌的真正战场。



qrcode_for_gh_75e018a9735a_258.jpg

关键词: 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