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到荷兰卑尔根奥普佐姆,从德国柏林到法国科西嘉岛,菲莫国际在过去10年系统性地退出了西方传统卷烟制造阵地,同时向东亚、东欧和非洲投入超过50亿美元新建或改造22个生产基地。这种看似矛盾的产能大迁徙背后,隐藏着全球烟草行业最深刻的战略转型逻辑……
作者:素简
来源:烟业智汇
2025年4月,当菲莫国际(PMI)宣布完成波兰克拉科夫工厂的现代化改造时,这座投资2.55亿美元的新兴生产基地已成为其全球制造网络的关键节点——既能满足波兰本土需求,又可向欧盟、日本等市场出口加热烟草产品。而就在几个月前,菲莫国际刚刚关闭了位于德国柏林和德累斯顿的两家传统卷烟工厂,为这段持续十年的“关旧开新”战略再添注脚。
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到荷兰卑尔根奥普佐姆,从德国柏林到法国科西嘉岛,菲莫国际在过去10年系统性地退出了西方传统卷烟制造阵地,同时向东亚、东欧和非洲投入超过50亿美元新建或改造22个生产基地。这种看似矛盾的产能大迁徙背后,隐藏着全球烟草行业最深刻的战略转型逻辑。
01
成本与需求的双重迁徙:烟草制造业的地理重构
菲莫国际近10年关闭的欧洲工厂名单读起来像一份工业“墓碑”名录:澳大利亚墨尔本(2014)、德国柏林(2019)、荷兰卑尔根奥普佐姆(2016),以及即将关闭的德累斯顿工厂。这些关停背后是触目惊心的产能数据——仅柏林工厂就曾拥有400亿支年产能,相当于德国全年卷烟消费量的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东欧和亚洲的新兴工厂正在快速填补产能空缺。波兰克拉科夫工厂经过2.55亿美元改造后,成为IQOS烟弹供应欧盟、日本市场的枢纽;菲律宾新工厂3.5亿支的年产能专门服务东南亚市场;而坦桑尼亚新建的卷烟工厂,则瞄准了撒哈拉以南非洲每年稳定增长3.2%的烟草消费市场。
这种地理重构遵循着严格的成本效益法则。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波兰制造业平均小时工资(12.3欧元)仅为德国(35.4欧元)的三分之一,而菲律宾的劳动力成本更低至2.1美元/小时。菲莫国际通过将劳动密集型环节向低成本地区转移,每年可节省约3.8亿美元生产成本。
02
产品革命:从卷烟到减害产品的生产线蜕变
在意大利克雷斯佩拉诺,菲莫国际投入10亿欧元建造的“制造与技术中心”堪称烟草业的“未来实验室”。这里每条价值2500万欧元的全自动生产线,能以每分钟500包(1万支)的速度生产HEETS烟弹,精度达到微米级——这是传统卷烟设备无法企及的精密制造水平。
这种转型伴随着痛苦的产能置换。菲莫国际在2021-2025年间,将传统卷烟产能削减了23%,同时加热烟草产能激增187%。希腊Aspropyrgos工厂的蜕变极具代表性——2017年前这里还主要生产万宝路卷烟,如今已成为向40多个国家出口TEREA烟弹的“超级工厂”,其出口日本的烟弹甚至占到希腊对日烟草出口的80%。
但技术转型的代价高昂。菲莫国际在德国的工厂重组导致3.55亿美元税前损失,其中2.65亿美元用于员工遣散。这种“创造性破坏”正在重塑烟草制造业的技能需求——在罗马尼亚Otopeni工厂,工程师占比从2017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43%,反映出产业对自动化、材料科学人才的渴求。
03
产业链控制:从烟草种植到设备制造的垂直整合
菲莫国际在波兰的布局展现了对产业链的深度掌控。通过从当地农场采购4万吨烟草,并采用Radom制造的专用设备(国际烟草机械公司),克拉科夫工厂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本土化生产。这种模式正在新兴市场复制:在巴基斯坦,菲莫国际逐步实现ZYN尼古丁袋的本地化生产;在坦桑尼亚,其承诺每年采购1200万公斤烟草,直接捆绑新建工厂的原料供应。
这种垂直整合带来显著效益。菲律宾新工厂通过采购1.2亿美元本地烟草,将原料运输成本降低40%;而埃及工厂的收购(3260万美元)使菲莫国际能绕过关税壁垒,在北非市场获得成本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菲莫国际通过持股埃及东方公司14.7%的股权,实现了对当地烟草流通渠道的渗透,这种“资本+制造”的双重控制,正在成为跨国烟草公司的新玩法。
04
地缘博弈:战争、贸易壁垒与产能布局
乌克兰危机生动展示了地缘政治对制造业的影响。菲莫国际哈尔科夫工厂因缺乏防空洞被迫停产,新投资的3000万美元利沃夫工厂虽然产能仅为原厂的60%,但其靠近波兰边境的地理位置,确保了在冲突环境下仍能维持80-90%的国内供应。这种“近岸外包”策略同样体现在塞尔维亚工厂的布局——通过投资1亿美元建立烟弹生产线,菲莫国际既规避了欧盟关税,又享受了塞尔维亚与欧盟自贸协定的优惠。
东南亚则面临不同的挑战。菲律宾新工厂投产之际,正值该国严厉打击非法电子烟(2023年缉获价值4800万美元违禁品)。菲莫国际通过本地化生产合法加热烟草产品,既响应政府监管要求,又抢占市场份额。这种“监管套利”策略在印尼同样显现,其2.4亿美元的Sampoerna工厂改造,专门针对该国2023年出台的电子烟新规设计。
05
行业启示与未来展望
菲莫国际的制造版图重构揭示出三个确定性趋势:一是烟草制造业的“去西欧化”不可逆转,东欧-东南亚-非洲的新三角格局正在形成;二是减害产品产能建设已进入“军备竞赛”阶段,到2028年全球加热烟草市场规模预计达850亿美元,将催生更多超级工厂;三是产业链控制权争夺愈演愈烈,从坦桑尼亚烟草田到波兰机械车间,跨国巨头正在编织更紧密的供应网络。
然而这种转型也暗藏风险。菲莫国际在德国的劳资纠纷(导致数月停产)警示着产业转移的社会成本;而监管仍存不确定性。正如菲莫国际CEO奥尔扎克所言:“我们正在建造的不仅是新工厂,而是一个能同时生产过去、现在和未来产品的弹性网络。”这场制造业迁徙的终局,或将决定谁能在烟草业的新旧交替中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