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位卷烟的困境,究竟“难”在哪里?
2025-08-11

炎炎夏日,全国各地正经历着持续高温,但烟草行业的“高价位”赛道正经历一场明显的“降温”。今年以来,市场整体表现低迷,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预期转弱与消费降级的传导效应,发展目标与零售户经营压力交织,使得“两高”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库存积压、价格倒挂、终端信心低迷,甚至部分零售户开始降低保档意愿。曾经的“硬通货”,如今陷入了“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尴尬境地。


高价位卷烟市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又面临哪些核心痛点?本文将结合最新数据,为您深度解析。


高价位卷烟的市场现状

从繁荣到分化的转折


01

增速从强势转向艰难


2021-2022年,全国高价位卷烟销量呈现出强势增长状态,年均增长速度超20%,呈现“产销两旺”的景象。然而,2023年起,部分高价位卷烟出现明显回落,年均销量增长速度也降到10%以下。2024年更是迎来拐点,全国高价位烟销量同比降幅超4%;即便今年以来的高价位卷烟实现止跌增长,但市场整体的低迷态势仍难以扭转。


02

品类从均衡转向分化


2024年以前,全国高价位细支、中支、常规烟呈现出均衡发展状态。而2024年之后,这一格局演变为“一增、一稳、一降”:细支烟持续增长,中支烟保持稳定,常规烟则大幅下滑。今年上半年,全国高价位常规烟销量同比降幅达6%,细支烟销量增幅超20%,中支烟销量增幅超10%,常规烟持续遇冷趋势仍在延续。

21.jpg


03

品牌发展分化加剧


随着高价位卷烟市场持续下行,市场发展进入存量分割期,头部领先品牌增速突出,二线品牌基本全线衰退。今年上半年,和天下、黄鹤楼、黄金叶、中华、南京、云烟、利群等头部品牌增幅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合计占据超90%的市场份额。但这些品牌之间的分化也同样显著:和天下发展独树一帜,黄鹤楼、黄金叶虽紧随其后,但也呈现出2-3万箱差距;中华、南京、利群、云烟则处于3-5万箱区间,品牌发展分化加剧。


高价位卷烟的发展痛点

多重压力下的困局


近两年,“两高”市场领域遭遇了诸多发展瓶颈,供需、竞争、消费等层面的矛盾日益凸显。


供需两端加剧失衡


各大工业企业持续加大对高端高价位卷烟的布局力度,新品推出节奏加快——仅2024年上市的新品就达40余款,导致市场产品数量激增、品类繁多,竞争愈发激烈,同质化问题也愈发突出。


反观需求端:经济不景气导致居民收入持续缩水,消费降级趋势明显。在此情况下,高端高价位卷烟的礼品属性也逐渐减弱,部分消费者从超高端转向高端、高端转向普一类。同时,消费群体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年轻消费者对高消费热情不高,消费更趋理性。供给过剩而需求疲软,供需失衡,导致许多零售终端积货严重。

22.jpg


品牌竞争陷入内耗


传统头部品牌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长期主导市场,但在市场环境变化与新品的冲击下,也面临多重挑战。


一方面,部分品牌为满足多元消费需求加速细分品类,却因扩张过快、定位模糊,削弱了核心产品的独特性,稀释了品牌价值;更有甚者因投放量过大,导致社会库存高企,引发价格下跌甚至倒挂,进一步加剧品牌价值流失。


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通过创新寻求突围。一些品牌深耕本土或局部市场,打造区域优势;一些品牌则研发新品类,推出例如低焦烟、果味烟,迎合消费需求。然而新品驱动期过后,产品又陷入无人问津恶性循环,如此反复,对品牌价值形成重创。


消费观念逐渐转变


过去,高端高价位卷烟常被视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是人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 “硬通货”;而如今,这一认知正在被颠覆。年轻一代更注重自我感受与产品实际价值,摒弃 “面子消费”,奉行 “实用主义”,他们更愿意将钱花在旅行、健身等对自身有益的领域,对高溢价产品接受度低。同时,健康意识的提升让更多人减少吸烟甚至戒烟,也有部分消费者转向电子烟,导致高端高价位卷烟的消费群体逐渐缩小。


23.jpg

供需失衡加剧、品牌竞争内耗、消费观念转变……多重压力下,高价位卷烟市场的“阵痛”仍在持续。当曾经的增长逻辑不再适配新的市场环境,大家该如何在存量竞争中寻找平衡?品牌又该如何寻找新的增长引擎、让产品价值真正匹配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这些问题,或许需要整个行业静下心来,在变化中重新审视与思考。



qrcode_for_gh_75e018a9735a_258.jpg

关键词: 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