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下,电子烟企业该如何转型?
2025-09-01

国务院于2025年8月26日正式颁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国发〔2025〕11号)。这份文件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各行业深度融合,勾勒出未来十年智能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时间表。具体包括:到2027年实现AI与六大重点领域的广泛融合,并让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的普及率超过70%;到2030年普及率超过90%,智能经济成为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基本形成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的发展形态 。


在支撑基础方面,文件强调要从六大领域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同时依托八项支撑能力:模型能力、数据创新、算力统筹、应用环境、开源生态、人才建设、政策法规、安全保障 。


结合国家战略,电子烟企业该如何转型呢?是继续通过AI深耕电子烟呢还是可以借势AI转行其它行业呢?


这其实是每一个 在“强监管行业”里的人都会遇到的战略抉择:

是 继续深耕原行业,用AI去改造

还是 借助AI浪潮,转向其他行业,把己有能力迁移

我们分成三个层次来分析:


01

大背景—国家人工智能指导意见的“潜台词”


  • 国家意图:推动 AI 成为新的基础设施,所有产业都要“再走一遍”。

  • 现实格局:政策会鼓励 AI 在六大重点领域(制造、消费、民生、治理、科技、全球合作)率先落地。

  • 电子烟的定位:特殊产业,政策不会明确鼓励,但也不能忽视它的“制造业 + 消费品”双重属性。


换句话说:

  • 如果你做电子烟 → AI 可以帮你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改善合规性。

  • 但在国家战略叙事层面,电子烟不可能成为“AI重点扶持行业”。


02

企业选择的两个战略路径


路径A

继续深耕电子烟,用AI升级


逻辑:电子烟依然是庞大市场(全球需求持续存在),只是合规与渠道问题复杂。


AI落地方向:

  • 智能制造:AI质检、柔性生产,打造“智能工厂”。

  • 智能产品:研发带传感器的智能烟具,做“吸食频率监控、健康提示”。

  • 智能合规:用AI大数据做渠道监管、舆情监测、政策预警。


优劣:

  • 优点 → 深耕已有积累,能在行业里率先形成“智能化、差异化”,提升竞争力。

  • 风险 → 受制于政策,即使AI做得再好,也可能因监管收紧而受阻。


路径B

借助AI东风,跨界转型其它赛道


逻辑:如果电子烟行业在政策上空间有限,那么利用已有的制造、消费品运营、供应链经验,把“AI化能力”迁移到更有政策扶持的新行业。


可转型的方向(结合能感受到的AI“未来世界”):

  • 智能消费品(智能家居、健康穿戴、AI驱动的生活用品)。

  • 潮玩/文创IP × AI(把潮玩变成智能交互产品,带情绪识别、AI陪伴功能)。

  • AI健康产品(电子烟本质上是“消费+健康”边缘产业,可以把积累转向AI健康管理、智能小设备、AI电子雾化+)。

优劣:

优点 → 顺应政策红利,容易拿融资,叙事空间更大。

风险 → 放弃原有行业积累,进入新行业竞争更激烈,需要从零重建渠道和品牌。


03

给电子烟企业的战略建议

可以不用“非此即彼”,而是:

双轨策略(核心业务AI升级+新赛道探索)

主业电子烟:

  • 不放弃,利用AI提升效率与合规,保持现金流和行业地位。

  • 打造“AI智能制造标杆工厂”或“智能合规体系”,成为行业内少数真正智能化的企业。

副业新赛道:

  • 借助AI浪潮切入一个“政策友好、资本关注度高”的新消费智能化赛道(比如智能潮玩、AI健康小设备、AI电子雾化+)。

  • 用电子烟产业链积累的设计、制造、渠道能力作为跨界切入口。

这样企业在未来就有两个保障:

  • 如果电子烟政策环境好转 → 你用AI已经形成行业领先优势。

  • 如果政策持续收紧 → 你已有AI跨界产品,可以顺势转型。


总结一句话


电子烟企业未来不是“要不要做AI”,而是“AI如何帮你守住主业 + 打开副业”。AI会让你在电子烟行业里有差异化,同时也能成为你进入新行业的“船票”。


qrcode_for_gh_75e018a9735a_258.jpg

关键词: 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