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共识与政策割裂:全球加热烟草制品的监管困局
2025-09-02

21.jpg

导语

随着烟草减害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监管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政府、公共卫生机构和产业界需要重新审视HTP在烟草减害中的潜在作用,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监管框架……


作者:素简

来源:烟业智汇


在全球烟草行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加热烟草制品(HTP)的发展正面临一个深刻的矛盾:科学界对其减害价值的认可与政策监管的日益严苛形成鲜明对比。


2025年,HTP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50亿美元(欧睿国际数据),但与此同时,欧盟拟对HTP征收高达143欧元/公斤的惩罚性税率,法国、荷兰等国甚至全面禁止调味HTP产品。


这种割裂不仅影响企业的战略布局,更关乎全球数亿成年吸烟者能否获得更安全的替代选择。


这一矛盾的核心在于科技进步与监管框架之间的脱节。随着烟草减害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监管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政府、公共卫生机构和产业界需要重新审视HTP在烟草减害中的潜在作用,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监管框架。


01

科学共识:HTP的减害证据日益明确


科学研究为HTP的减害价值提供了坚实支撑。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的数据显示,HTP在350℃的加热温度下(远低于传统卷烟700℃以上的燃烧温度),多环芳烃(PAHs)的释放量减少90%,一氧化碳(CO)排放降低95%。这些发现得到了全球多个独立研究机构的验证。


英国毒性委员会(COT)的评估进一步证实,HTP使用者的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暴露量仅为传统吸烟者的十分之一。2025年《颗粒物毒理学》期刊的最新研究虽然指出HTP气溶胶中仍可检测到微量金属颗粒,但强调总体毒性风险已大幅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大多由独立学术机构开展,避免了产业资助可能带来的偏见。


临床医学领域同样积累了支持性证据。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为期三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完全转用HTP后,年急性发作次数从2.1次降至1.3次,肺功能指标(FEV1)改善12%。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2025年发布的万人级研究更显示,HTP使用者的肺癌发病率较传统吸烟者低65%,这一数据为HTP的公共卫生价值提供了有力佐证。


瑞典的经验尤其值得关注。通过将HTP作为减害产品推广,该国成人吸烟率已降至5%以下,肺癌死亡率比欧盟平均水平低61%。这一成功案例表明,科学引导的政策可以取得显著的公共卫生效益。


02

政策现实:全球监管趋严的困境


与科学共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监管政策正朝着更加严格的方向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25年缔约方大会第11次会议(COP11)上仍坚持将HTP与传统卷烟归为"同等危害"类别,这一立场直接影响了许多成员国的政策走向。


欧盟的监管环境尤为严峻。欧盟委员会不仅提议对HTP征收高达143欧元/公斤的惩罚性税率,还计划全面禁止调味产品。法国和荷兰已经率先实施了严格的禁令,导致这些国家的非法市场份额快速攀升。澳大利亚的教训同样深刻,在将电子烟限制为处方药后,非法市场份额飙升至87%,政府税收损失惨重。


亚洲地区的监管态势同样不容乐观。越南政府宣布自2025年起全面禁止HTP,日本则收紧了相关产品的营销限制。这些政策变化给跨国烟草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合规挑战,也限制了成年吸烟者获取减害产品的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严格监管往往缺乏科学依据。许多政策决策更多是基于预防原则,而非对实际风险的客观评估。这种"一刀切"的监管方式不仅未能有效保护公众健康,反而可能助长非法贸易,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


03

利益博弈:多方角力下的复杂格局


政策与科学的背离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利益博弈。公共卫生机构对HTP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潜在的青少年使用风险、长期健康影响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延缓吸烟者完全戒烟的"门户效应"。


然而,实际使用数据表明,HTP的主要消费者仍是成年吸烟者。英国公共卫生部的调查显示,HTP使用者中85%为既往吸烟者,青少年使用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这提示我们需要更加精准的监管策略,而非全面禁止。


烟草产业正积极应对这一挑战。菲莫国际(PMI)将研发支出提升至营收的8.2%,重点开发新一代减害产品。英美烟草(BAT)推出的glo™ Hilo设备采用TurboStart™技术,将加热时间缩短至5秒,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日本烟草则通过Ploom AURA系列产品,在亚洲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反烟组织的立场也值得关注。一些机构坚持"戒烟而非减害"的绝对立场,拒绝承认任何形式的烟草产品改良价值。这种意识形态化的争论往往阻碍了基于证据的政策讨论。


04

监管创新: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要破解当前的监管困局,需要建立更加精细化的政策框架。瑞典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将HTP税率设定为传统卷烟的50%,同时严格管控市场营销,该国成功实现了吸烟率下降与市场秩序维护的双重目标。


风险比例原则应当成为监管基石。不同烟草产品应根据其实际危害程度适用差异化的监管要求。英国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其分级监管体系允许减害产品在严格管控下进入市场。


信息披露和消费者教育同样关键。强制性的减害信息标注可以帮助消费者做出知情选择,而完善的年龄验证系统则能有效防止青少年接触。加拿大实施的"相对风险"标签制度就取得了良好效果。


技术创新监管也不容忽视。新型加热技术可以进一步降低HTP中的有害成分,监管机构应当鼓励这类研发,而非设置过多障碍。韩国近期推出的HTP产品安全认证计划就是积极尝试。


05

未来展望:构建科学导向的监管体系


烟草行业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科学证据已经指明方向,现在需要政策制定者展现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建立基于证据的监管框架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


首先,国际组织应当更新评估标准。WHO需要重新审视其对HTP的立场,吸收最新科学证据,为成员国提供更加平衡的政策建议。欧盟等地区组织则应避免"一刀切"的监管方式,给予成员国更大的政策灵活性。


其次,建立跨国研究合作机制至关重要。目前关于HTP长期影响的数据仍然有限,需要开展更多独立、严谨的长期追踪研究。产业界、学术界和监管机构应当在这方面加强合作。


最后,消费者权益保护需要提升到新高度。在确保产品安全性的同时,应当尊重成年消费者的选择权。智利等国的经验表明,过度限制往往适得其反,而适度监管则能实现多方共赢。


06

迈向更加理性的烟草政策


HTP的监管困局折射出现代公共卫生治理的深层挑战。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政策制定需要更加开放、灵活和务实。科学证据应当成为决策的首要依据,而非被政治考量或意识形态所左右。


瑞典等国的成功经验证明,基于风险的差异化监管不仅可行,而且有效。这种模式在降低吸烟率的同时,也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选择权。相比之下,简单禁止往往导致非法市场泛滥,最终损害公共健康目标。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构建更加科学、理性的烟草政策体系。这个体系应当能够平衡各方利益,在降低烟草危害的同时,尊重科学事实和消费者权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减少危害、改善健康"的终极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产业界、学术界、监管机构和公共卫生组织都需要承担相应责任。通过建设性对话和务实合作,我们有望打破当前的监管僵局,为全球控烟事业开辟新的可能。

qrcode_for_gh_75e018a9735a_258.jpg

关键词: 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