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由于在根据地和敌占区都广受欢迎,甚至成为交换物资的"硬通货"。据史料记载,一位侦察员曾用五包"飞马"烟换取一套军装,用两条烟换得两支手枪。甚至通过地下交通线换回药品、弹药等战略物资……
作者:熊二
来源:烟业智汇
图片来源:安徽新闻网,图为江淮乡村
图片作者:许 晖、朱学文
本文原标题:百年徽烟与中国抗战
1937年-1945年,江淮大地成为中国人民抗战的重要战场,安徽抗战也由此走过了波澜壮阔的血火征程。江淮儿女以特有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谱写了一曲威武雄壮的英雄史诗。
在抗战中,安徽是新四军的集结地、东进抗日的出发地、军部所在地和重大事件 (皖南事变) 发生地,是新四军坚持抗战的主战场之一;
安徽也是华中敌后抗战的领导中心,中共中央东南局 (前身是东南分局)、中原局、华中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安徽境内活动。
安徽人民在江淮大地上所进行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侵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写下了光辉篇章,在这里锻造了伟大的新四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的不朽的精神丰碑。
百年徽烟在抗战的烽火烟云中,承担了独特的历史使命。
以发展经济的方式,投奔支援战争的“隐形战场”
战场的胜负,从来不止于前线的厮杀,还有后方的生产支援与物资保障。特别是在日伪军对新四军根据地构成严密的经济封锁时,弹药、粮食、药品等物资的匮乏成为困扰安徽抗战的最大难题,安徽军民以 “自力更生、共渡难关” 为口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运动,卷烟厂的出现便成了影响战局走向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用坚韧与智慧支撑着前线战士们的浴血奋战。
作为众多后方支援力量之一,红色卷烟厂显得尤为特殊。
在皖中,1943年,新四军二师师长张云逸特批42元淮南票创办一个有随军烟厂——新群烟草公司,位于滁州天长,是华中敌后根据地最早、规模最大的公营卷烟公司后来开发了“飞马”品牌。飞马牌卷烟品质优良,不仅满足了部队的需求,还通过各种渠道流通,譬如通过伪装"大英牌"烟盒销往敌占区,被称为"四爷的烟",为根据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有力地支援了抗战事业。
由于在根据地和敌占区都广受欢迎,甚至成为交换物资的"硬通货"。据史料记载,一位侦察员曾用五包"飞马"烟换取一套军装,用两条烟换得两支手枪。甚至通过地下交通线换回药品、弹药等战略物资。
在皖南,1941年,在抗战艰难时期,爱国进步人士许普澍先生响应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号召,创办旌德县建华烟厂,利用当地土产烟叶生产手工卷烟。一方面,雇佣难民,安排劳动力组织生产,保障了战争时期的部分老百姓的生活;另一方面,解决了当地的原料销售问题,还通过贸易打破日伪的经济封锁, 换取到根据地急需的物资。
值得一提的是,1942年,新四军三师8名伤员在江苏阜宁益林镇创办手工卷烟作坊,后命名为“东海烟厂”,这家烟厂后来成为安徽中烟蚌埠卷烟厂前身。这家靠3部手摇机起家,日产卷烟从20条扩至5000条,不仅解战士“豆叶代烟”之困,更通过销售回笼资金,打击奸商投机,成为新四军三师后勤部直属的“经济堡垒”。
以文化感召的方式,向广大抗日军民提供精神动力
现代卷烟包装图案从一开始就成为向特定地域、特定时代范围内消费者传递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有效传媒。
当张云逸将军偶然看到一个士兵捡地上烟头抽吸以后,他突然来了灵感,便决定建一个烟厂,一则为了“自力更生”发展经济,一则也是为了缓解战士们精神上的思乡之情和战斗疲劳。如果把包装上印有抗日宣传意义的图案和符号后,让战士们在硝烟中抽上一口这样的自产卷烟,既是精神慰藉,更是战斗动力。据说“飞马”品牌就是陈毅亲自命运,寓意革命形势将如骏马飞腾。
在日本突袭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中美英苏四国首脑会晤,开启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新序幕。为了纪念这一对抗日战争发生重要转折意义的事件,许普澍先生决定开发“同盟”牌卷烟。烟标采用红、蓝、绿三色套印,主图印有中、美、英、苏四国国旗,广告语是"吸同盟牌香烟,祝同盟国胜利",以呼应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据黄山烟草市局李茂青先生介绍,这包烟于2014年,以"世界上印有最多国旗的烟标"获世界纪录认证,现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机构收藏。
1945年,在新四军苏皖六专署,为纪念新四军战士徐佳标的英勇事迹而生产"勇士"牌卷烟,"勇士"牌卷烟成为纪念抗日英烈的特殊方式,鼓舞前线将士士气。
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最后阶段,“胜利”“大胜利”这些品牌的生产也为鼓励安徽及全国军民抗战发挥了重大精神鼓舞作用。
以上这些与安徽抗战有关的红色卷烟厂往事,虽只是抗战时期的一个个小小缩影,却凝聚着安徽军民的智慧与力量,承载着坚韧不拔、共克时艰的抗战精神,成为安徽抗战史和百年徽烟中独特而温暖的红色印记,与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一道,谱写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