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卷烟营销改革的本质,是对“市场、消费、需求”变化的主动适配。从客户分档的结构优化到货源投放的精准创新,从应急机制的补位到新兴市场的挖掘,某地的探索实践表明,唯有紧扣“市场化”核心,以机制创新破解传统模式瓶颈,才能实现“需求精准匹配、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活力释放”的目标。
作者:柳虎志
来源:烟草在线网站
在行业市场化取向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传统营销模式逐渐暴露出档位固化、投放响应滞后、需求匹配精准度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市场活力释放的瓶颈。近期,某地在货源分配与营销机制优化中的探索实践,为行业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从客户分档的结构性调整到货源投放的模式创新,从应急需求的响应机制构建到新兴市场的潜力挖掘,一系列改革举措始终紧扣“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逻辑,为行业营销体系迭代升级提供了清晰路径。
01
客户分档改革:从“金字塔”到“橄榄型”,筑牢精准营销基石
客户分档是卷烟营销的基础环节,直接决定货源分配的公平性与适配性。此前,行业普遍采用的30档客户划分体系,随市场变化逐渐显现出档位固化、升降档门槛过高、不同档位客户需求难以细分等问题,导致部分客户经营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也制约了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某地的改革探索聚焦“结构优化”与“精准匹配”两大方向,在现有30档划分框架下,结合区域市场实际动态调整各档位零售客户数量占比,推动客户结构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这一调整的核心,是强化中档位客户的“中坚作用”,同时兼顾高、低档位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高档位客户,不再简单以档位归类,而是进一步细分客户经营属性,依据其店面规模、管理能力、消费群体定位等实际经营现状,匹配更精准的档位描述,避免“一刀切”式管理,让货源供给与客户经营能力相适配;中档位客户,通过数量扩容承接更多元的品牌货源需求,结合各卷烟品牌的市场投放策略,对中档位客户进行初步需求细分,使其成为稳定市场、衔接高低端需求的“压舱石”;低档位客户,聚焦基础经营需求,保障其核心货源供应,避免因资源倾斜不足导致市场活力流失,筑牢行业发展的“基本盘”。
同时,针对新入网客户,该地创新初始档位确定规则:参考同区域、同商圈、同业态零售客户的平均档位水平,结合新入网客户的店面面积、经营设施配置、预期经营规模等因素,按标准化规则确定初始档位,有效解决了“新户起步难、资源难匹配”的问题,从源头保障了新客户的经营积极性。
02
货源投放创新:“自选+标签”组合,平衡公平与差异化需求
货源投放是连接供给与需求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客户满意度与市场状态稳定。近年来,“价位段自选投放”成为行业改革的重要方向,而某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档位+标签”的组合投放模式,既守住了“公平普惠”的底线,又满足了“差异化需求”的痛点。
该地的投放改革以“数据驱动、场景细分”为核心,通过三大举措提升精准度。
一是以“投销比”调控市场状态。创新推出“155投放法”,将“投销比”(投放量与销售量的比值)作为核心调控系数,动态调整各价位段货源投放量,确保投放节奏与市场消化能力同频,避免出现“供过于求导致价格疲软”或“供不应求引发需求流失”的问题,实现市场状态的良性循环;二是明确“档位为主、标签为辅”的投放原则。以档位投放为基础,保障大多数客户的公平权益,避免资源过度倾斜;标签投放则聚焦特定场景,如精准筛选品牌培育目标客户、帮扶经营困难客户、激励优质终端等,且严格控制标签投放的货源总量上限(设定固定比例)与单次单户单规格投放量,防止滥用;三是细化标签投放的场景适配性。针对不同类型卷烟的投放需求差异化施策,紧俏烟可采用标签投放,但需严格限定标签客户数量与单次供货上限,避免资源集中;滞销烟、高价位新品或市场需求疲软的品规,可在档位基础投放量为零的前提下,通过标签选点投放激活小众需求;地产烟则结合区域市场消费习惯灵活决策,不搞“一刀切”。此外,为保障公平性,标签覆盖客户名单由系统自动筛选生成,严禁人为删改,从技术层面杜绝操作漏洞。
03
应急响应机制:补位临时需求,守住消费与规范经营底线
传统卷烟货源投放多采用固定周期与固定模式,面对零售客户遇到的红白喜事、商务接待、民俗节庆、会展赛事等临时性用烟需求时,往往因响应不及时导致消费流失,部分客户甚至因“正常渠道订不到货”转向非规范渠道进货,给市场监管带来压力。
某地在改革中重点构建“应急用烟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设计填补需求缺口。
一是明确供应规则,建立应急用烟供应品规目录,排除紧俏烟品类,避免应急渠道挤占常规需求;同时设置单笔订单、单品规供应上限,防止过度供应引发市场波动;二是规范申请与审核流程,临时用烟需求由消费者或零售客户自主发起申请,营销部门按照“一事一策一审”原则,结合需求真实性、区域货源库存等情况确定供应品规与数量,确保每笔应急订单都对应真实消费需求;三是隔离档位测算影响,应急用烟订单数据不纳入客户档位测算体系,避免因临时需求影响客户常规档位评定,保障档位管理的稳定性与公平性。这一机制不仅有效满足了客户临时经营需求,减少了消费流失,更从源头上缓解了非规范进货现象,助力筑牢行业规范经营的防线。
04
新兴市场挖掘:借力文旅经济,打造特色终端增量引擎
随着“文旅经济”成为各地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要抓手,卷烟行业也迎来了新兴市场的挖掘机遇。某地将流通品牌建设与文旅市场需求相结合,探索打造“文旅特色终端”,通过精准定位与资源倾斜,激活新兴消费场景的潜力。
其核心做法聚焦“选户标准”与“货源适配”两大维度。一是明确文旅终端选户规则,选户范围锁定核心景区、重要交通枢纽、游客密集的特色商业街区等区域,且要求参选客户具备较高的店面形象与经营能力,优先从现代终端中筛选;同时建立公开透明的申请与审核流程,选户标准向全体零售客户公示,由符合条件的客户自愿申请,经审核通过后纳入管理,确保公平性与规范性;二是适配文旅场景的货源供应,针对文旅终端的消费群体(以游客为主),货源供应突出“本地特色、旅游属性”,重点投放地产卷烟与具有区域文化标识的品规,既助力地产烟扩大市场份额,又让卷烟成为文旅消费场景的“特色商品”,提升终端经营附加值。
通过“文旅终端+标签投放”的组合模式,该地不仅挖掘了文旅市场的消费潜力,更拓展了终端经营的多元化路径,激发了零售客户的经营积极性,实现了“品牌增效、终端增收、市场增量”的多重价值。
05
结语:以“变”应“变”,把握市场化改革核心逻辑
卷烟营销改革的本质,是对“市场、消费、需求”变化的主动适配。从客户分档的结构优化到货源投放的精准创新,从应急机制的补位到新兴市场的挖掘,某地的探索实践表明,唯有紧扣“市场化”核心,以机制创新破解传统模式瓶颈,才能实现“需求精准匹配、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活力释放”的目标。
未来,随着消费分层进一步加剧、新兴消费场景不断涌现,卷烟营销改革还需持续扎根市场一线,动态调整机制设计,在“规范”与“灵活”之间找到平衡,在“公平”与“精准”之间优化路径,真正让营销体系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