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浪潮正席卷整个烟草行业。从国家局到省公司,一系列旨在提升管理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相继出台,“管理提升”已成为行业共识与核心命题。对于身处市场一线的地市级商业公司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作者:洪光华
文章来源:烟草在线网站
如何将宏观战略转化为微观实效,将“管理提升”的口号落到实处?答案或许就隐藏在我们日常运营的“神经系统”之中——业务流程。

本文认为,系统性地引入并实践以业务流程分析(BPA)、管理(BPM)和改进(BPI)为核心的“3B”方法论,是地市级烟草公司响应行业号召、破解管理难题、打造面向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数智引擎”。
时代呼唤:从“职能驱动”到“流程驱动”的必然转型
长期以来,地市级烟草公司在高速发展中形成了以部门职能为核心的稳定结构。这种模式在特定时期保障了业务的有序开展,但随着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的变化,其弊端也日益凸显。部门墙高耸、信息孤岛林立、跨部门协作不畅,导致“看得见的数据,看不见的洞察”,这已成为制约运营效率和决策水平的普遍性难题。
随着行业内“企业管理提升年”等活动的开展,其本质诉求正是要打破这些壁垒,补齐管理短板。这要求我们必须从“各自为政”的职能视角,转向“端到端”的流程视角,去审视和重构价值创造的全过程。3B体系,正是实现这一转型的核心方法论,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诊断、执行、优化”的闭环工具,是企业实现精益管理、拥抱数字化时代的必然选择。
逻辑解析:3B体系如何构建持续优化的“飞轮”
理解3B体系,不能简单看作三个线性步骤,而应将其视为一个动态循环、自我增强的“增长飞轮”。
首先,业务流程分析(BPA)是飞轮的“设计图”。它如同建筑师,通过标准化的建模语言,对企业现有流程进行深度“体检”,清晰地绘制出从客户需求到价值交付的全景图,精准识别出流程中的瓶颈、断点与冗余,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科学、高效的未来流程蓝图。
其次,业务流程管理(BPM)是飞轮的“发动机”。它将BPA设计的蓝图转化为可执行、可监控的自动化工作流。在烟草业务中,无论是专卖许可证的办理、卷烟订单的处理,还是营销活动的审批,BPM平台都能将其固化为线上流程,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高效协同,并忠实记录下每一个环节的运行数据。
最后,业务流程改进(BPI)是飞轮的“导航仪”。它通过分析BPM沉淀的海量数据,洞察流程的真实表现,将“哪里慢、哪里错、哪里成本高”等问题以数据形式呈现给管理者。这种基于事实的洞察,将驱动新一轮更精准的BPA流程优化,从而让整个管理飞轮越转越快,越转越稳。
实践路径:开启流程再造的“四步进阶之旅”
对于地市级烟草公司而言,引入3B体系并非一蹴而就的技术项目,而是一场深刻的管理变革之旅。这条路需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第一步,是奠定变革的基石。这需要从组织和思想上做好准备。首先应成立一个由信息、营销、专卖、物流等关键部门骨干组成的“流程卓越中心”,作为变革的“发动机”。然后,选择一个“痛点最深、价值最大、范围可控”的业务流程作为突破口,例如客户投诉处理流程或跨部门营销活动申报流程。由卓越中心牵头,对该流程进行彻底的BPA分析,绘制出第一张获得管理层和业务部门共识的优化蓝图。
第二步,是构建赋能的平台。在清晰的蓝图指引下,引入一套成熟的BPM平台作为技术底座。关键在于利用平台的低代码能力,快速将优化后的流程固化为线上应用,让业务人员直观感受到效率的提升。同时,必须打通BPM平台与至少一个核心业务系统(如营销平台)的数据接口,实现第一个“信息孤岛”的爆破,让数据真正开始流动。
第三步,是点燃数据的引擎。流程上线运行后,便进入了以BPI为核心的数据驱动阶段。需要为试点流程建立起清晰的量化考核指标(KPIs),例如“投诉平均处理时长”或“一次性解决率”。利用BPM平台自带的分析工具,将这些KPIs以可视化仪表盘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流程瓶颈无所遁形。基于这些数据洞察,定期召开流程优化会议,让事实和数据引导下一轮的改进方向,完成从“上线”到“创效”的关键一跃。
最后一步,是实现治理的升华。当试点成功,价值得以验证后,就应将这一成功模式进行推广。一方面,要将试点中沉淀下来的流程模型、业务规则固化为可复用的“流程资产”;另一方面,要制定未来2-3年的流程治理路线图,将更多的核心业务分阶段、分批次地纳入3B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流程负责人(Process Owner)”制度,将端到端流程的健康度与管理者的绩效挂钩,逐步培育“人人关心流程、人人优化流程”的企业文化,最终让流程治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长效机制与核心竞争力。
结语
在烟草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地市级商业公司作为坚实的一线阵地,其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决定了整个行业转型的深度与广度。拥抱并实践3B流程治理体系,正是这样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它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管理思想的升华。通过这样一场由内而外的流程再造,地市级烟草公司必将能把“管理提升”的战略要求,转化为持续的、可衡量的业务价值,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大而可靠的“数智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