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厚重”走向“轻盈” 卷YAN品牌如何自我更新?
2025-11-06

21.jpg

导语

当品牌普遍从“厚重”走向“轻盈”,关键在于能否在“轻”之下保留“分量”——保留那种被长期验证的品质感、秩序感与社会认可。只有当更新建立在“延续”的基础上,它才不是一次表面的突破,而是一次真正的进化。


作者:大核桃

来源:烟业智汇

图片由AI生成


近日,一款名为“开心就好”的新品上市,它的外包装采用了亮橙渐变色,设计团队巧妙地将“福禄寿”这一传统概念与现代潮玩文化相结合,视觉上鲜明又轻快,烟支则是四种不同的色调,俗称“盲盒烟”。


品牌为它设计的名字几乎完全脱离了传统烟草语汇——“开心就好”,这四个字更像一句生活口语,而不是一款卷烟产品。


看到它,人们很容易想起几年前的另一款产品“大M”:也打破了当时的惯性思维,用七种颜色的嘴棒和爆珠尝试了一种新的视觉秩序。


一个强调“理性中带点游戏感”,一个直接走向“日常化的轻快表达”,它们像是一前一后的两个“脚印”,印证着卷烟品牌在沉稳体系中的自我更新——既是表达方式的转变,也是品牌心态的变化。


01

当厚重不再是唯一表达


在中国卷烟行业,“更新”从来不是一个轻易的词。它意味着对自我逻辑的挑战。


过去二十年,几乎所有主流卷烟品牌都在“文化”框架下构建认知:讲传承、讲典雅、讲地域精神。文化,是品牌最稳固的语言,也是最安全的叙事。但这种安全感,也逐渐演变成惯性。


随着媒介节奏加快、消费代际更替、审美偏好年轻化,那种层层堆叠的“文化深度”开始显得笨重。


品牌想要被看见,首先得让人“看得进去”。于是,文化的叙述不再是唯一通道,视觉、语气、互动方式成为新的入口。“大M”尝试用符号化和多色设计打破沉默的权威;“开心就好”则用一句轻描淡写的生活语气,取代过去的高调庄重。它们都在尝试从“表达文化”转向“表达态度”。


然而,自我更新从来不会没有代价。文化惯性的松动,让品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但自由的另一面是风险。


卷烟品牌之所以依赖厚重的叙事,是因为它能带来一种“确定性”:它稳定、可持续、被社会接受。而轻盈化的表达虽然能迅速赢得注意,却容易被误解为“娱乐化”、“去身份化”。


如果品牌“更新”只停留在“新鲜”、“可晒”、“好玩”的层面,就会陷入“形式活跃,精神空心”的困境。一些品牌已经体会到这种反噬——当外观太花哨、语言太口语,消费者可能被吸引,却难以建立信任。


卷烟品牌的价值,不仅来自视觉冲击,更来自那份可被反复确认的可靠感。真正的更新,不能只是换皮,而是要在新的表达中重新建立秩序。


02

传统与当下的切口


从全局看,这种更新不是偶然,而是一种被动的必然。传统叙事空间越来越窄,与此同时,新一代消费者的语言与心理已发生根本变化——他们对权威的敬畏感减弱,对情绪共鸣的需求增强,对视觉表达的敏感度提升。


卷烟品牌必须学会从“讲故事”转向“造语境”,从“说理”转向“造感”。“大M”和“开心就好”的尝试,本质上是一次适应的训练——在不违背行业调性的前提下,寻找一种更符合当下传播规律的表达方式。这是自我更新的核心:不是推翻传统,而是让传统具备再表达的能力。


当然,“更新”不是一次动作,而是一种态度。“大M”和“开心就好”代表的不仅是产品设计上的差异,更是品牌气质的分化:一个选择保持理性秩序中微妙的变化,一个则主动放下语言的权威性,拥抱生活感。这两种路径没有高低之分,但都在朝同一个方向努力——让卷烟品牌重新与现实生活发生连接。


过去,品牌以文化为“盾牌”,强调自身的高远与纯粹;现在,品牌以语言为桥梁,试图进入更真实的场景——家庭、朋友、情绪、分享。它们不再只讲“文化的故事”,而是在讲“人的故事”。这种变化,或许就是卷烟品牌在新语境下的自我更新:在变与不变之间,重构与时代对话的方式。


03

分量的保留


回望这段变化的路径,我们会发现:所谓的“更新”,并不是否定传统,而是让传统拥有新的生命形式。“大M”的几何秩序感依然在,只是多了一份感官的互动;“开心就好”的生活语气,也并未背离品牌的温润基调。它们用各自的方式证明,品牌可以轻盈,但不能轻浮;可以更新,但不该失根。


当品牌普遍从“厚重”走向“轻盈”,关键在于能否在“轻”之下保留“分量”——保留那种被长期验证的品质感、秩序感与社会认可。只有当更新建立在“延续”的基础上,它才不是一次表面的突破,而是一次真正的进化。


所以,卷烟品牌的自我更新,不在于谁更大胆,而在于谁更清醒。文化的厚重不会消失,但它需要新的语言去传递。语言不必高高在上,也不必刻意讨好,它只需真诚、有效、能被理解。当品牌学会用这样的语言重新表达自己,那将是真正的成熟时刻——既不拒绝时代,也不失去根。

qrcode_for_gh_75e018a9735a_258.jpg

关键词: 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