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孙成顺 /曲靖卷烟厂 供图
2024年4月22日,北京。全国烟草行业第八届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这里举行。
一大早,来自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曲靖卷烟厂制丝车间的一级维修师孙成顺从行李箱里拿出许久未穿的西装换上,脚上仍是一双方便干活的运动鞋,便赶往表彰大会现场。
大会结束,返回酒店,看着窗外车水马龙,一家书店让孙成顺恍如回到从前。
从一名基础操作工,到进入热爱的电气领域并成长为行家里手,再到攀上职业生涯的一座高峰,32年的时光是孙成顺追梦与蜕变的过程。
“不懂就要多学习”
因为对电气技术的由衷喜爱,中专毕业就参加工作的孙成顺,通过自考学习,取得机电一体化本科文凭,并通过考试从操作工转岗成为一名电气修理工。
“来到电工岗位工作后,我发现设备上大量使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但很多工作原理我都不懂,感到知识太匮乏了,不懂就要多学习。”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新岗位、新挑战,成了孙成顺前进的动力。
2004年,孙成顺借着出差途经北京的机会,从书店里淘到两本英文版电气教材。从来没系统学过英语的他没有畏惧,拿起一本英文词典,边翻字典边标注,笔记记得密密麻麻,就这样开始了电气相关英语知识和PLC原理的学习。
从这两本原版英文教材开始,几年下来,他啃下的电气书籍堆到4米多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孙成顺自费购买了一套PLC设备,把家里的一间屋子改造成工作室,每天除了上班、吃饭、睡觉,他钻进工作室就不肯出来,照着书上的指导一步步操作,争分夺秒提升自己。
带着这股“不懂就要多学习”的韧劲,孙成顺的“知识清单”也“与时俱进”——随着工厂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视觉等前沿技术在生产中的实践应用成为趋势,他的学习领域也不断延伸,从机械、运动、控制,到光学、软件、算法……知识边界不断扩展,让孙成顺逐渐成了车间公认的“跨界大咖”。
“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爱学习、爱钻研、爱创新,是大家对于孙成顺的共同印象。
一直以来,烟丝杂物防控都是制丝车间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关键一环。行业内的常规做法是以激光除杂设备为主,辅以操作工的“人工盯防”。但人的精力终归有限,一些体积微小,肉眼难以快速识别的杂物,就成了“漏网之鱼”流入下一道工序,给产品质量带来了隐患。如何把机器视觉技术顺利运用到制丝生产过程中,从而解决这一问题,让孙成顺陷入深思。
“一般的视觉检测系统都依靠外方公司来开发,但制丝生产环境点多面广、复杂多变,如果每次出现问题都去找外方公司,价格昂贵而且被动,我们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面对“卡脖子”技术,孙成顺迎难而上。
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建模训练,他采用Yolo算法。2万多个杂物标签,每训练一次需要30多个小时,中间电脑可能死机、外部环境光源只要稍微改变,就得从头开始……他不厌其烦、反复尝试。
遇到难题时,他没日没夜“泡”在车间里,潜心研究了视觉检测各类算法的原理、特征和运用场景,通过多次实验对比,最终选择了深度学习VIDI算法,训练时间缩短到3分多钟,可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纠错能力强。
算法模型搭建完成,为了让系统更精准,他常常在切丝机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调整优化程序参数,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孙成顺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一套烟丝杂物防控系统,自主研发花费约25万元,远低于外方公司100多万元的报价,杂物识别率达到99%以上,大幅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
“操作工负责教会我们,我们负责‘教会’设备。当设备变‘聪明’了,操作工也就轻松了。”淡淡一句笑语,道出成功的喜悦。只是无人知道,“教会”设备的背后,是孙成顺和团队无数个奋战的日日夜夜。
“直面困难,迎难而上”
“直面困难,迎难而上,创造性解决生产中的痛点、难点问题,让同事更高效地工作,是我们的职责与使命。”正如孙成顺所说的那样,自主创新、力克难题的故事,写满了他的成才道路。
面对9套成品烟丝箱输送小车投入运行后,经常出现急刹车、定位不准等现象,他带领同事奋战3个月,先后完成了7项技术改造,解决了设备厂商也无法解决的问题,使烟丝高架库物流系统瓶颈得到突破,系统整体效率提升了10%。
智能产线建设探索中,从在行业内率先实现松散回潮智能控制,到实现薄板烘丝智能控制,再到进一步创新研发智能烘梗系统……车间在智能控制领域从0到1再到n的创新突破中,无处不有孙成顺的奋斗身影。
工作32年,孙成顺主导完成400余项技术革新项目,取得国家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授权5项,发表科技论文30多篇,给工厂带来数千万元效益;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多次承担省市各级技能竞赛培训工作,累计培训3000多人,为曲靖卷烟厂培养出百余名年轻电气维修骨干,2人获省市级五一劳动奖章,13人获得省市级技术状元、技术能手……这是一名一线技术工人交出的答卷,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执着如初的坚守。
回到曲靖,收起奖章,孙成顺刚刚放下行李箱,就接到了车间设备抢修的电话。他换上熟悉的工装,背上电工包,马不停蹄地向生产现场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