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管理办法》施行三周年的巨大变革
2025-03-28

21.jpg

导语

在电子烟风起云涌的浪潮中,一部法规如同指路明灯,稳稳地为产业发展把舵定向。三年时间,《电子烟管理办法》究竟带来了怎样的蝶变?


作者:金晓婷

来源:烟业智汇

图片为AI生成


自2022年5月1日起,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电子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以来,到今年即将三年了。在这三年间,《办法》在加强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以及促进产业治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绩,为电子烟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1

监管体系有了全面构建,市场秩序得到了显著规范


自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该《办法》的出台开始,这就标志着我国电子烟监管体系的全面构建。该《办法》明确了电子烟的定义和监管对象,对电子烟生产、批发和零售主体实行许可证管理,并建立了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规范了电子烟销售方式。这一系列的举措,有效遏制了电子烟市场的无序发展,使得电子烟产业从混乱无序的界面走向了规范有序转变。

在《办法》的指引下,各级烟草专卖局坚决扛起电子烟监管的职责,积极引导电子烟经营主体合法经营,严厉打击电子烟违法违规的行为。执法部门通过设立过渡期、开展电子烟监管工作督查和规范电子烟市场秩序专项检查等措施,各级烟草专卖局依法全面履行电子烟监管职责,坚持联合治理、密切协作,使得电子烟监管工作体系基本建立,电子烟监管制度体系落实落地,电子烟监管治理有力有序的推进。


02

产品质量严格把控,人民健康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


依据《办法》的条款,对电子烟产品质量进行了全程管理,建立了电子烟产品技术审评和跟踪追溯机制。这一机制从而确保了电子烟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有效防止了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办法》还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这一规定有效减少了电子烟对青少年的吸引力,降低了青少年吸烟的风险。此外,学校周边不得设置电子烟产品销售网点的规定,也进一步保护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03

产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在不断的提升


《办法》的施行,推动了电子烟产业治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通过依法加强电子烟监管执法,国家烟草专卖局有效维护了电子烟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保障了电子烟经营主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产业运行等等方面,《办法》引导电子烟企业合法经营,推动了电子烟产业向着高质量发展转变。通过优化管理服务、强化市场监管等措施,国家烟草专卖局有效防范了电子烟产业的风险隐患,促进了电子烟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04

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监管合力更是持续增强


在《办法》的推动下,初步形成了社会共治的格局。从公安、市场监管再到教育等部门联合开展电子烟市场清理整治专项工作,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上头电子烟”、假冒伪劣电子烟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海关总署、邮政局等等等部门也高效制定发布了电子烟消费税、电子烟相关企业股票上市前置审查、电子烟进境携带、限量寄递、异地限量携带等政策,为电子烟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权威主流媒体也在高度支持、积极引导、正向发声,通过发布公益短视频、微信朋友圈普法公益广告等方式,提高了公众对电子烟监管政策的认知度和支持度。这些举措,增强了监管的合力,推动了电子烟产业治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进程。


05

持续优化监管政策,推动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尽管《电子烟管理办法》在施行三年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电子烟产业的健康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当前,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利欲熏心、铤而走险,置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于不顾,而各类非国标电子烟“新产品”屡禁不止,电商、短视频、直播、社交等“新平台”虚假宣传和违法销售电子烟行为也是时有发生、花样翻新。

面对这些挑战,国家烟草专卖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全力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规范产业运行,优化管理服务,强化市场监管,防范风险隐患,持续推动电子烟产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

放眼未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将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更加紧密的监管合力;加强政策宣贯和合规引导,提高电子烟经营主体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电子烟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电子烟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我国的电子烟产业将一定会迎来更加健康、更加稳定、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1721719775136094[1] - 副本.png

关键词: 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