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热闹中的“冷清”!
2025-05-10

五一假期数据出炉,全国文旅市场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3.14亿人次的出游规模、6.4%的同比增速以及1802.69亿元的消费总额,勾勒出疫情后消费复苏的生动图景。

然而,在这份光鲜的宏观数据背后,烟草行业却呈现出另一种市场图景,消费场景扩张与品牌价值收缩的强烈反差,需求总量下滑与结构增长乏力的矛盾交织,构成假日经济中独特的"冷清"底色。

21.png

表格显示,2019年以来出行人数持续上升,但人均消费增长缓慢,今年人均消费未达2019年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县城酒店预订量增长30%,显示旅游品质需求提升,但整体消费水平未同步增长,反映出消费者旅游消费的理性。

县城酒店预订量的增加可能表明旅游市场下沉和中小城市消费潜力释放。然而,这种消费结构变化对正好和零售户反馈相似。

零售户反馈五一期间卷烟动销呈现"总量坚挺、结构疲软"的特征。人流量未能有效转化为中高端产品的增量空间。这种流量不转化、场景不带货的困局,让零售户尤为头痛。

市场库存变化也可窥略一二。节前备货导致工商库存周转天数增加,五一期间社会库存虽降,但主要消耗低档产品。高价烟库存周转率下降,显示渠道对市场预期谨慎。零售户倾向小批量进货以控制风险,传统节假日的市场效应减弱。

这种结构性矛盾更加值得警惕。腰部膨胀、顶部滑落的现象,暴露出高端品牌价值体系的松动。

去哪儿发布《史上最火五一出游报告》,报告显示,购买“人生第一张机票”总量同比去年增三成。19-22岁大学生、60+老年旅客增幅最高;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县城居民增幅高于一线城市。小城居民和“新银发”一族,是今年五一消费升级意愿最强的群体。

年轻消费群体在文旅市场的活跃表现,与他们在烟草消费领域的离场形成强烈反差。这种代际消费偏好的结构性迁移,使得传统卷烟品牌面临守存量与争增量的双重压力,传统品牌的渠道优势正在被新消费场景解构。

当人口红利消退与消费分级演进同频共振,单纯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这意味着结构提升必须从"渠道推动"转向"价值驱动",从"场景依赖"升级为"体验创新"。

文旅市场通过内容创新实现二次消费占比提升,烟草行业也需重构价值体系。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消费价值,是破解冷清困局的关键。

站在"十五五"规划承前启后的节点,这场五一假期的热闹与冷清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行业转型的深层矛盾与突围方向。当文旅产业通过"微度假""沉浸式体验"创造新增长极时,烟草行业更需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供给侧改革。

从产品形态创新到消费场景重构,从价值传递方式变革到产业生态体系升级。冷清不是衰退的前奏,而是破茧的序曲,它迫使行业在热闹的消费图景中重新审视自身价值坐标,在结构优化的阵痛里孕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1721719775136094[1] - 副本.png

关键词: 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