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稔年丰,农业强国建设步履铿锵。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农业强国建设“三步走”的主要目标,明确了农业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任务清单,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
《规划》既指明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线路图”,又详细勾画了怎样建设农业强国的“施工图”,为更好推动烟草农业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烟叶生产是烟区大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撑。2025年全国烟叶工作会议上,张建民局长强调,要始终牢记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是行业谋划推动烟叶工作的“指南针”“定盘星”。
准确理解《规划》提出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深刻内涵,深入认识烟叶工作在夯实“三农”工作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发展方位,是我们强化使命担当、谋划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
做足“稳”字文章促平衡。《规划》在总体要求中强调,“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烟叶生产是行业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我们要深刻汲取烟叶生产大起大落的历史教训,始终坚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供需双方同向发力,促进烟叶供需协调平衡、烟叶产业平稳发展。
立足“粮”策谋烟事。《规划》明确“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我们要在重农抓粮的大格局中找准烟叶与大农业协同发展的契合点,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牢牢守住“两条底线”,进一步健全粮烟融合发展机制,因地制宜推动烟叶与粮食作物科学轮作。
向“新”而行促发展。《规划》系统谋划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增强烟叶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加快推行以机械化、数字化、绿色化为重点的现代生产方式,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烟叶新质生产力,推动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全方位提档升级。
/任洪 摄
国家局、总公司生物炭基肥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
乌蒙山麓的“炭基变革”
在乌蒙山麓的褶皱深处,一场绿色变革正在悄然上演。国家局、总公司生物炭基肥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正以科技创新为笔,在喀斯特山区奋力书写绿色答卷,有力落实《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全力推动一场影响深远的“炭基变革”。
工程化中心所在的贵州毕节市,每年有近1万吨废弃烟草秸秆经过400℃的高温炭化淬炼,转化为一粒粒富碳多孔的“黑色金子”,以一袋袋“黑油油”的炭基肥为蓝本,成功探索出一条“变废为宝-炭肥养地-沃土生金-碳汇富民”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烟秆等烤烟废弃物经过高温炭化和科学复配,摇身一变成为优质的炭基肥产品,重新施用于烟田,不仅显著改良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有机碳库,还促进烤烟茁壮成长。这一过程实现了烤烟废弃物从“碳源”到富碳稳定“碳汇”的转变,助力固碳减排、扩绿增效。
“2017年工程化中心成立以后,我们从机制研究、产品开发、技术配套到最终的落地应用,一路攻坚克难,探索出‘烤烟废弃物炭化制肥还田改土扩绿增效’的创新模式,正是对《规划》强调的‘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有力落实。”工程化中心负责人罗贞宝介绍。
“用了炭基肥,土地变肥沃了,病害少了,烟叶的产量和品质都提高了,每亩能多卖150多元。我还在苹果园用了炭基肥,感觉苹果都变得更香甜了!”威宁县河坝村烟农赵德彬满脸笑容分享经验。
在农业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工程化中心将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规划》提出的“让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农业强国的鲜明底色”要求,围绕固碳培肥、病害防治、品质提升等关键领域,进一步挖掘生物炭的潜力,创制关键核心产品配方,研制集成高效节本施用技术,持续强化炭基产品的推广应用,以实际行动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烟草力量。
(贵州毕节市局<公司> 陶星吉 李彩斌)
国家局、总公司烟稻协同发展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
金叶连金穗 融合促振兴
芒种时节,八闽大地上连片的烟田正在忙碌地采收,嫩绿的烟后稻秧苗在水田中摇曳,一场关乎粮食安全与产业兴旺的“接力赛”紧密衔接。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4月28日,国家局认定福建省局(公司)烟稻协同发展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为国家局、总公司烟稻协同发展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可谓恰逢其时。
国家局、总公司烟稻协同发展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林麦梓 摄
“我们是行业首个烟稻领域的工程化中心,它的成立不仅是行业贯彻落实《规划》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烟叶生产与大农业互融互促的生动写照和有力抓手。”工程化中心主任、福建省烟科所副所长李文卿表示,“我们迅速组织《规划》的学习讨论,结合职能定位,把握规定要求,保证工作始终朝着正确的航向前行。”
近年来,福建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95万亩左右,95%以上实行烟稻轮作。紧扣《规划》提出的“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工程化中心的科研团队筛选出适配的烟后稻品种,构建起烟稻一体化养分管理、土壤保育和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推动烟后稻移栽期普遍提早10至15天,避开寒害,满足烟叶生产同时保证水稻种植。
与此同时,工程化中心聚焦《规划》强调的“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要求,积极联合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等部门,践行“烟稻政策融合、设施共享融合、技术互利融合、综合体建设融合”的“四个融合”发展模式,努力构建覆盖烟稻全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利用60年气象数据库为精准农事提供“天时”,筛选适配品种确保“地利”,一体化绿色防控技术实现扩绿增效。
下一步,工程化中心将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以烟稻协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烟稻共性病害治理、一体化土壤保育、烟稻协同优质高效栽培等关键领域,贯彻落实《规划》提出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求,深化“以烟稳粮、以烟促粮”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健全粮烟融合发展机制,让烟稻轮作在科技赋能与机制创新下不断焕发活力,使“黄金叶”与“黄金穗”在田间交相辉映。
(福建省局<公司> 周挺 姬宏波)
大理烟草科技小院:
苍山洱海跃动绿色“音符”
时至仲夏,在云南大理州大理市洱海流域烤烟种植区,施用了大理烟草科技小院研发的烟草专用复合微生物肥的烟株逐渐进入旺长期,碧绿的烟叶努力吸收着养分,转化为向上生长的力量。
科技小院学生开展烟草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技术培训 /段如琪 摄
今年4月,《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印发后,科技小院第一时间组织专题学习,展开热烈讨论,把握《规划》要求。《规划》明确提出“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并强调“加快推进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为科技小院的建设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坚强支撑。
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研人员围绕洱海保护、绿色生产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2022年,科技小院成功研发适合洱海流域的“一代肥”绿色智能肥;2023年,绿色智能肥在海西、海北片区试验示范2311亩;2024年,在绿色智能肥试验推广基础上进行迭代升级研发“二代肥”烟草专用复合微生物肥,并在洱海流域2.28万亩烟田上推广使用;2025年,烟草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推广6.53万亩,实现洱海流域植烟面积全覆盖。
与此同时,科技小院积极探索“烟草+鲜食玉米+富硒油菜”一年三熟种植模式,通过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实现示范田周年亩产值万元以上。贯穿科技社会服务和产学研人才培养于一体,利用洱海边磻溪村“网红S湾”独特地理位置优势种植造型花海,发展观光农业,共奏农文旅“协奏曲”。
“科技小院从田野出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我们要把《规划》‘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农民高层次增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细节中。”大理州局(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科技小院驻点人员李娟说。
展望未来,科技小院将以《规划》为指引,继续围绕洱海面源污染防控、构建烤烟绿色生产体系和绿色高值协同种植模式,扎根田间、服务烟农,积极助力洱海保护与烟草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努力成为农业强国建设征程中蓬勃且坚韧的力量。
(云南大理州局<公司> 段佳璐)
四川米易县坪山烟点:
金叶共富绘新篇 乡村振兴展担当
“大家快来看,前不久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强调‘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不就是咱发展烟叶产业、过好日子的‘指南针’嘛!”近日,四川攀枝花市米易县坪山烟点点长何成有在会议室里举着文件,声音洪亮地说道。
“何点长,这《规划》到底咋个帮咱?”中山村烟农张跃全忍不住问道。“咱跟着《规划》走,把烟叶种得更好,肯定能挣更多钱。就像在建的这个金叶共富单元,就是让咱们一起富起来的项目!”何成有话音刚落,会议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四川米易烟区组织烟农开展现代烟草农业新技术、适用技术培训 /李云兵 摄
像这样,一场场“坝坝会”,一次次“田间课堂”,让《规划》精神在坪山烟点落地生根,在田间地头掀起贯彻落实《规划》精神的热潮。
响应《规划》提出的“推进农机装备全程全面升级”要求,坪山烟点积极推广轻简农机与智能种植技术。烟技员邓玉金给烟农示范时说道:“这轻简农机旋耕、起垄都不在话下,咱这亩均用工不就少了嘛,以前大家弯腰干一天,现在机器一开就搞定!”烟农杨从刚算了一笔账:“1亩地少投4个工、600元成本,50亩地就是3万元的收入呀!”
紧扣《规划》强调的“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坪山烟点结合近年来探索的“烤烟+”轮作模式,准备在烟叶采收后,鼓励烟农轮作蔬菜、玉米、秋豌豆,让土地“闲不住”,让钱包“鼓起来”。“种完烟再种菜,一年两收,收入翻倍!”烟农张天洪的算盘打得啪啪响。
从一片烟叶到多元共富,坪山烟点将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积极稳妥推进烟草农业绿色转型,用生物防治技术构筑绿色防控生态屏障,推进数字技术与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融合,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将共富园区打造成农文旅综合体。
(四川攀枝花市局<公司> 叶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