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是金,管是银,烘烤才是聚宝盆。在今年的烟叶采烤关键期,为提升烟叶烘烤质量,帮助烟农减损增收,烟叶条线工作人员在做好服务指导工作的同时,聚焦烟农“急难愁盼”问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通过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为烟叶烘烤保驾护航。
创新升级运输袋 “锁”住烟农收益
清晨的露珠还挂在油绿的烟叶上,湖北省竹山县柳林乡公祖村烟农李美鹏和乡亲们已经忙碌起来。看着刚采下的新鲜烟叶,李美鹏心里却总悬着一块石头:“这么好的叶子,可别在路上又给糟蹋了!”
以前运输鲜烟叶,用的都是普通塑料编织袋,烟叶往里面一塞,堆得像小山似的,再用绳子使劲一勒。袋里密不透风,烟叶闷在里头,一来二去就捂出了水,等到烘烤时,这些烟叶就会留下一片片青痕,卖不上价。
据悉,传统塑料编织袋因材质粗糙、内部缺乏科学缓冲与分隔,成为鲜烟叶运输的“隐形杀手”。烟叶在运输途中剧烈摩擦、挤压,叶肉细胞受损,汁液渗出。在后续高温烘烤环节,这些微小损伤迅速氧化褐变,形成难以消除的青痕。这不仅破坏烟叶外观的均匀油润,更导致内在物质受损,价值大打折扣。运输环节不当造成的烘烤青痕问题,曾使烟叶等级平均下降1~2档,直接蚕食烟农15%~30%的收益。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场围绕鲜烟包装袋的科技攻关悄然启动。
竹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烟叶生产管理办公室经过反复调研与探究,在去年原有包装袋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其创新之处在于材质与结构的双优化,除选用柔韧且透气的环保复合材料,显著减少叶片摩擦外,新的鲜烟包装袋外部设置两个环扣,有效分散包装压力,减少因力量分散不匀导致的鲜烟结构受损。
烟农使用升级后的鲜烟包装袋运输烟叶。
“你看这烤出来的烟叶,金黄金黄的,哪还有以前那些扎眼的青痕?”在烤房外,烟农刘宗明捧着刚出炉的烟叶笑得合不拢嘴。
这场围绕鲜烟包装袋的小改小革,看似只是生产链条中一个细微环节的改造,却生动诠释了“小切口撬动大效益”的智慧。
现如今,竹山县局(营销部)已在核心烟区进行大规模投入使用,新型鲜烟包装袋的效果令人欣喜。
烟叶烘烤前的物理损伤率显著下降,因运输挤压导致的青痕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经烘烤后,烟叶色泽更加均匀,油润度显著提升,上等烟比例大幅增加。
刘宗明算了一笔账:“今年用了新袋子,青筋烟少了,卖相好,等级上去了,价格也提高了!”小小包装袋的革新,转化成烟农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益。
(王方玲、何永勇供稿)
免费派发“友情盒” 烘烤安全再加码
“老杨,你为什么要动烤房三相电,当心触电啊!”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德峨烟站站长韦景峰在巡查烤房时提醒烟农杨玉华。
“这段时间雨水太多,你看烤房地面上全是烟叶叶片上掉下的水,我把两条火线调换,让烤房风扇反向转,这样才能风干地面残留水,等到地面干燥后再把两条线调回来,就可以按正常程序烘烤烟叶了。”杨玉华答道。
韦站长心想,原来是这样,不过这也太麻烦了,一来烟农都是非专业电工,烤房使用的交流电电压高达380伏,自己上手操作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二来每烤一炉烟都要调换两次线路,必然耗费时间影响烘烤进度。
韦站长把这个难题分享给了全体烟站员工。
烟站员工杨登志提出,在烤房电箱与外部输电线路之间增加一个装置,从而实现手动灵活切换,可是不知道市面上是否有这样的设备售卖。
杨华光、马金竹、黄明令、陆万妹等技术员随即拿起手机查询。
“查到了,名称叫作‘380V正反转倒顺开关’,像个小盒子!”陆万妹高兴地说。
韦站长随即下单买了一个。
4天后经过安装调试,达到了预期效果。
烟站给烟农派发的380V正反转倒顺开关。
随后,韦站长把这个“小盒子”开关照片发到了本单位烟叶工作群,并详细解释了相关用途。
消息传开,蛇场、龙滩、岩茶、克长、隆或等烟站立刻行动起来,纷纷要求韦站长分享下单链接。
随后的几天,各烟站为辖区每个烤房都购置了一个这样的开关,指定专人安装并无偿提供给烟农使用。
据了解,烟农使用这种开关后反馈非常好,纷纷对烟草公司点赞,还有的烟农把这个盒子称为“友情盒”。
据烟叶股副股长黄利广介绍,进入6月下旬以来,隆林雨水特别多,此时正是烟叶烘烤高峰期,这一装置对于雨季烘烤烟叶的烟农来说非常实用,而且价格不高,每个开关差不多20元钱。据统计,全县各烟站免费派发给烟农共计945个“小盒子”开关。